原先習慣用 terminator, 為何不用 gnome-terminal 的原因甚至已經忘了。某天看到 ghostty 宣傳說顯示速度很快,看了一下測試報告都是跟 alacritty 比較,表示應該也很快,就決定都玩一下。結果用了 alacritty 覺得很「斯巴達」,尤其那個 vi mode, 正合胃口。ghostty 一堆功能似乎也不需要,就放著了,先換成 alacritty.
過程還蠻順的,主要是以下幾個設定:
TERM 是 alacritty
, 先要讓 .bashrc
認得。首先是彩色的提示詞:
1 | # set a fancy prompt (non-color, unless we know we "want" color) |
以及後面改 window title 的部份:
1 | # If this is an xterm set the title to user@host:dir |
這邊有個麻煩,因為其他機器上的 .bashrc
沒改,所以連過去以後又變成不認得,乾脆在 ~/.ssh/config
裡面加一行:
1 | SetEnv TERM=xterm-256color |
這樣連出去時就會用很平常的 xterm-256color
. 然後是設定檔 ~/.config/alacritty/alacritty.toml
1 | [general] |
這邊就是先把 alacritty-theme 抓到 ~/code/
然後預設為慣用的 solarized_dark
. [keyboard]
則是多設定一快速鍵可以切換 theme. 針對這寫了一個小 script, alacritty.sh
:
1 |
|
這 script 有多重功能,除了加 change-theme
或 ct
可以在 solarized_dark
, solarized_light
, google
三個 theme 循環切換之外,一般呼叫時也會偵測是否已經在執行,如果有的話,開新視窗就好,不用多跑一份。
最後一個設定是針對 Emacs 的。以前寫過 Emacs 彩色終端,這邊就是要加上 alacritty-direct
. 一樣用 wrapper script emacs.sh
達成。功能除了設定 TERM, 還會看是否已經在執行(因為我都用 server-mode),如果有,就直接跑 emacsclient.
1 |
|
用起來真的蠻有感的,顯示什麼都是刷一下就結束。還不錯。